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平等的研究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正式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基本内容。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组概念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平等”具有重要地位,“平等”在十八大报告中出现17次之多,其中涵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内民主、党的纪律、使用生产要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教育公平、两岸交流、国际关系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平等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平等”与自由、公正、法治也有密切联系。“平等”要求的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由,不只是个别人的自由,不平等的自由是特权;自由和平等的平衡和统一是“公正”;自由和平等是公正和法治所要成全和保障的根本价值,也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价值。

    <<
    >>
    作者简介
    韩振峰:现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