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逻辑

    摘要

    前面三章,笔者通过越融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较为细致的个案研究,展现了地方政府介入金融交易纠纷的结构来源、内在机制和可能后果。与分析框架一章相同,本章也是总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章不是一般性地讨论政府介入的条件、机制和结果,而是试图从服务中心的具体案例延展开来,在风险转化的理论视角下,总结分析地方政府在金融治理过程中面对的制度环境,以及这种制度环境对于政府—市场边界和风险分担规则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

    笔者认为,虽然服务中心是越融市金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创新型制度安排,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案例,但是其后存在的制度环境特征却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普遍性,是地方政府治理不同领域的市场都可能面对的,是一种共享的社会基础。正是这一共享的社会基础,使政府在不同领域的市场治理过程中面临着相似的激励和约束,可能诱发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相似的互动方式,从而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以及风险分担规则的形成带来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社会基础的概要特征进行归纳,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反观地方金融治理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为观察其他领域的市场治理活动提供启示意义。

    从风险转化的理论视角出发,本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容易诱发风险转化的制度环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地方政府对于金融的治理活动处于什么样的制度脉络中?第二,这些制度环境的不同维度各自通过什么机制影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或者说,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通过什么社会机制影响的?第三,特定制度环境之下,风险分担规则不确定性的来源是什么?风险分担规则的形成演变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通过讨论这些问题,笔者试图将地方政府的金融治理活动置于更大范围的制度环境中进行考察,从中梳理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互动机制,以及治理过程中的规则形成问题。

    <<
    >>
    作者简介
    向静林: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等。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