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动态拨备工具的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

    从会计角度来理解,拨备是会计准则中准确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当期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但对于银行监管者而言,拨备是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与资本的差异在于拨备用于抵补贷款的预期风险损失,而资本用于抵补非预期损失。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的传统拨备制度以维护单个金融机构财务健康为目的,带有明显的微观审慎色彩,这造成了其本身的顺周期性,客观上加剧了金融系统的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根据“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贷款损失拨备制度的缺陷,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市场中的参与主体开始意识到以西班牙拨备制度为代表的、具有逆周期特征的“动态”拨备制度可以弥补其不足,至此,动态拨备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动态拨备制度作为宏观审慎工具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典型代表。其核心是在进行拨备计提时保证具有充足的前瞻性及逆经济周期特征,从而作为一种“以丰补歉”的机制弱化拨备和信贷行为的周期性特征。70614948相对于传统拨备制度,动态拨备制度是站在一个完整周期的角度分散拨备计提,在保证金融企业持有足够准备金的同时,以求起到弱化传统拨备顺周期性的作用,在周期内具有相对恒定和平稳的特点。

    <<
    >>
    作者简介
    于震: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应用计量经济学等。在《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等项目10 余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