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阶级分析的理论传统与经验测量

    摘要

    作为分层研究中最具竞争性的概念工具之一,阶级分析从历史上讲就一直处于相当“特权”的位置,斯廷奇康比(Stinchcombe)甚至不无夸张地指出:“阶级是社会学中的唯一自变量”(Wright,1979:3)。在西方社会学近两百年的学科发展史上,阶级研究领域向来是一片大师云集、流派纷呈的学术沃土,吸引着无数社会学家“耕耘”其中。

    阶级是一个有着明确关系取向的分析概念,阶级位置是在与其他阶级的社会关系之中定义的。阶级相比于其他分层视角的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社会关系(生产关系、雇佣关系、剥削关系、统治关系)的不平等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为稳定和持久的社会不平等。另外,阶级本身指涉一系列结构性位置,它独立于占据特定位置的特定的人而存在,是一种“空的空间”。

    “阶级”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概念,它是作为对工业社会分层体系展开经济意义上的描绘的一个概念而走进社会科学家的视野。尽管无论是在古代的西方还是中国社会,对“阶级”一词的使用早已有之,但作为反映社会经济不平等状况的一个概念,当时的“阶级”描绘的是一种与声望、荣誉等因素相关的社会地位的分化和身份的等级排列,即古代社会中的“阶级”与现代意义上的“等级”(hierarchy)、“社会地位”(socialstanding)的含义类似70504054

    直到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在西方社会中展开之时,经由马克思的论述,“阶级”一词才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和分析性工具,阶级分析也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块重要领域。正如李普塞特所说,“如果要把社会阶级研究之父这一桂冠授予某一个人的话,那么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李普塞特,1995:54)。“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声名、权力上的扩展,阶级的那些旧话语被替代”(戴维·李、特纳,2005:3)。“阶级”不再表达与“等级”相同或类似的含义,“前工业社会的等级传统、合法性神话以及先赋身份的制度都已被工业社会新的社会秩序所代替”(吴清军,2008),“阶级”作为一种与经济、物质利益相关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富有阶级和贫困阶级的区分等。阶级不仅是一个反映着成员经济不平等状况并揭示其根源的分析性概念,还作为一个革命性政治的关键术语,与阶级利益、阶级行动甚至是社会历史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

    <<
    >>
    作者简介
    秦广强:1985年生,山东莘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青年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著作(含合著)2部,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及其他委托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