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分析

    摘要

    基于“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通过构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土地利用强度、经济社会发展消耗建设用地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状况等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客观揭示了2015年度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综合状况的区域格局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向好,城市建设用地在总量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用地结构持续优化,用地效益不断提升,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程度日趋好转,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消耗得到持续下降。(2)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显著相关,总体呈现“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东北部”的区域分布格局;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建设用地内涵集约化发展与重点开发区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能力双提升的态势明显,区域差别化土地集约利用管控政策效应日益显现。(3)“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益比有所下降,人口、经济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略偏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强化节地因素在规划编制及实施管控中的应有作用,通过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差别化土地政策、不断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加大节地挖潜激励约束制度创新、强化节地评价考核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
    >>

    Abstract

    Based on primary data from “Evaluation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and”,by building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emphasizing o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intensity of land utilization,consump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b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tching betwee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construction land,the general status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revealing objectively the current level,dynamic change trend and the regional pattern of its comprehensive condition,and the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indicate that:(1)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generally poised for growth,while increase in the total amou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being effectively controlled,with structure of land use being sustainably optimized,efficiency of land use being raised continuously,coordination of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being gradually improved,consumption of land use to suppor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being reduced constantly. (2)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 urban and reg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exhibiting an overall region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astern over central,central over western and northwestern”;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in optimized development zones and the double lifting of input and output abilities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key development zones have shown obvious stance at the country level,and effects of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ontrol policy 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have gradually emerged. (3)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population capacity and input-output ratio of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ve slightly declined,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consumed relatively more newly-added construction land,general level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till possesses relatively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It is advised that the due role of land saving factor in planning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 control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t the country level,through continuous and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differential land policy,constantly improving land market system,boosting innovation of the prompting and restricting system for land saving and potential exploitation,strengthening policy measures such as land saving evaluation assessment,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of land utilizing methods,constantly raising the level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na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
    >>
    作者简介
    欧阳安蛟: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评价、规划、整治等领域相关理论、政策、制度、方法、标准研究。先后参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等多部行业技术标准研制,以及《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等技术规范的编写,著有《中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理论与实践》《城市地价评估方法——发展与创新》等著作,发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及评价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高延利: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就职于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参与组织实施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出版了《土地登记实务》《地籍调查》《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澳大利亚土地登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中国耕地后备资源》《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中国坡耕地》等研究专著,主编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规程》等技术规程。获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任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总体技术组组长。30多年来一直从事地籍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标准规范制定、重大工程实施,以及业务技术管理工作,为推动我国土地调查,特别是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发表联邦德国税收、新增建设用地遥感监测等论文15篇;主持编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等调查监测标准10部,其中国标1部;编写出版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专著21部,其中独著或主编7部;获10余项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三项排名第一)。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左玉强:研究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规划评审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土地规划。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亚洲开发银行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国土资源部应急类软科学等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等行业标准研制,参与全国城市、开发区、高校教育用地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指导。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2项,参编著作、公开发表论文多部(篇),2015年入选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自然资源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三梯队。
    张建平:高级工程师,土地估价师,现任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全国土地调查办副主任,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参与完成了“全国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黄淮海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研究”“全国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试验(示范)研究”“全国土地利用宏观监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组织实施”等重大项目。参与编写了《黄淮海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构想》《土地用途分区国际(地区)比较》等多部专著或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国土资源部成果奖励。
    邓红蒂:研究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土地规划等。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科技公益性行业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重大工程,原国土资源部重点科研等重点课题。主持完成《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以及省、市、县、乡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程等多部行业技术标准研制;先后承担完成全国城市、开发区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指导,参与三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等工作,获部级以上成果奖十余项。著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土地规划管理手册》等专著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杨冀红:研究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土地规划评审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土地调查监测、土地评价、土地规划相关工作。主持、参与了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监测调查工程、土地变更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及研究性课题。组织实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参与技术规程的编制与技术指导,完成多轮城市建设用地和开发区节约集约评价国家级汇总。作为主要编写人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标准的编制,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6项,获得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工作者称号,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
    陈立定:浙江树人大学讲师,浙江省土地估价师协会组织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评价、规划、地价评估等领域相关理论、政策、制度、方法研究。先后参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等技术规范及《中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理论与实践》《城市地价评估方法——发展与创新》等著作的编写,发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及评价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