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Report on Quality of Life in Chinese Cities Survey (2018)

    摘要

    2018年,我们继续对中国35个城市的生活质量(QoL)进行了调查,获得了相关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标。主观指标来源于随机数字拨号(RDD)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在线调查。四个主观分指数分别为:消费者情绪、教育质量、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根据调查结果,2018年35个城市的消费者情绪子指数加权平均值为115。48;教育质量子指数加权平均值为69。37;健康状况子指数加权平均值为64。48;医疗服务子指数加权平均值为64。48。在目标指数方面,2018年的平均值为54。85,略低于2017年的平均值(54。98)。东部城市总体表现仍优于中西部城市,但部分城市的主客观指标存在差异。五个目标子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生活水平54。30、生活成本52。53、人力资本57。03、社会保障52。62和生活经验57。77。正如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都要求,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外,还需要不断改善我们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和医疗保健,以确保实现这样一个更好的生活。

    <<

    >>

    Abstract

    In 2018,we continued with the survey of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in 35 Chinese cities,and obtained related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and objective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indices. The subjective indices came from random digit dialing (RDD) and online survey of urban residents’ opinions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e four subjective sub-indices were:consumer sentiment,education quality,health conditions and medical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the weighted mean of consumer sentiment sub-indices of the 35 cities was 115.48 in 2018;the weighted mean of education quality sub-indices was 69.37;the weighted mean of health conditions sub-indices was 64.48;the weighted mean of medical services sub-indices was 65.31.

    As for the objective indices,the mean was 54.85 in 2018,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2017 (54.98). As a whole,eastern cities still performed better than central/western cities,although contrast existed between the subjective and the objective indices of some cities. The mean values of the five objective sub-indices were,respectively:living standard 54.30,living cost 52.53,human capital 57.03,social security 52.62 and living experience 57.77. As point out in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ese society now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All this demands,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s well as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esides,there is also a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our public services such as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to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such a better life.

    <<
    >>
    作者简介
    张连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毕业,2004年曾在美国新英格兰大学进修。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经济学院)任教30余载。1998~2002年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副主任,2002~2012年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并在2009~2011年兼任研究生部主任。大学任教期间,于1981~1985年先后兼任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机关报《全国经济学团体通信》和《经济学周报》编辑部主任、记者部主任、研究发展部主任。1985~1987年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兼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目前在多家学会兼任副会长、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在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方面独树一帜。在该领域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并完成了10余部专著、教材、译著,其中,5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自1986年以来,曾主持多项社科基金课题,目前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正确处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研究》(12&ZD038),担任中国经济理论界“现代外国经济学大系”和“实证中国”丛书的主编工作,并负责国家级经济学特色专业、国家级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试验区、国家级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杨春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曾任《经济学动态》主编。1962年11月生于云南新平,彝族。1979~1986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经济系,获学士和硕士(经济学)学位。1986~1992年执教于云南财经大学(原云南财贸学院),讲授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国际金融;199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5年获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于1998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中级经济学课程。其间,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在云南经济贸易委员会挂职,任主任助理。研究领域:欧美经济思想史、现实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学术兴趣在于寻求人类本性、个人行为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出版著作《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发表论文《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等。
    郎丽华:郎丽华 吉林通化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北京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研究领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战略、世界经济。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讲授“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课程,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国家级双语示范课“国际经济学”的主讲教师,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际商务”的项目负责人,国家级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区、北京市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要负责人。1990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与研究》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工作。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张平:男,出生于1964年7月1日,北京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宏观经济蓝皮书”联合主编、“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主编。历任宏观经济室副主任、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副主编。从事中国经济增长、宏观政策和上市公司研究。曾经参加和主持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劳工组织等多项国际合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两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和国家交办课题多项,出版《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改革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等著作,发表论文有《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行为比较:产权和市场》《中国交通运输业管制放松过程中的利用外资》《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收入分配变动》《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减速治理》《通缩机制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稳经济政策》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五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2009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被定级为二级研究员,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合作四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合作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专著一等奖,独立获得专著二等奖一次,合作获得专著二等奖和三等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