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传统文化”一直是社会文化的热点话题,也受到教育界的持续关注。“读经”和课外“国学班”仍然受到一些人士的追捧,部编语文教材当中增加了文言和诗词的比重。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当中,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清晰定位,对文化和教育的理解片面、机械,导致在教学当中,强力灌输、枯燥说教、浮泛浅薄等做法普遍存在,缺乏思想和文化的深度,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人群与环境长期互动的成果,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要将传统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教育资源,必须把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行教育,符合现代文明对人的基本要求,适合青少年的心智成长特点,更应当在教学中引入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