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8°30′~29°31′,东经111°40′~113°10′,古称“云梦”“云梦泽”“九江”,是中国第二大湖泊湿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重要的子系统。洞庭湖湿地是相继经历“武陵运动”“燕山运动”地壳运动形成的洞庭盆地中的汇水洼地,并受第三纪渐新世发生的“喜马拉雅”地壳运动影响进而塑造了现阶段的洞庭湖地貌。全新世以来,洞庭湖湿地受内外营力作用,洞庭湖湿地经历水体水面扩大、缩小、沼泽发育的多次演替,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汉晋时期,洞庭湖湿地仅方圆260里。南朝(420~589)至清道光年间,洞庭湖湿地持续扩展。近代洞庭湖湿地持续演变,开始受到入湖水沙条件变化、围湖垦田等外动力作用影响,洞庭湖湿地向南、向东迁移、萎缩就与泥沙淤积、水文情势密切相关。总的来说,洞庭湖湿地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中,构造沉降是洞庭湖湿地存在的先决条件。但是进入人类历史时期,洞庭湖湿地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环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近2000年来,人类对洞庭湖湿地的开发利用成为洞庭湖湿地重要的影响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