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区域科技创新的江南道路——江南早期工业化中工匠与学者互动研究

    摘要

    工匠(经验技术)与学者(科学理论)结合,使产业的经验技术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技术,是西方近代科技革命的主要内涵与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出现学者与工匠结合即科学技术化的过程,又出现工匠与学者互动即科技社会产业化的过程。明清时期,江南出现了从“工匠与学者结合”,到“学者与工匠结合”,再到“工匠与学者互动”的历史现象。说明江南早期工业化中,经验性技术向理论性科学技术转变的技术理论化,是一种近代性技术转型,实质上是科学(学者)、技术(工匠)与产业互动的过程,即工匠与学者结合的技术科学化、学者与工匠结合的科学技术化,以及工匠与学者互动的科技社会化并行。西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在很多方面依附在哲学传统上,技术则依附在工匠传统上。直到17世纪,这两种分离的传统才开始结合并进入互动阶段,两者关系由此发生质的变化。明清工匠与学者互动所产生的科技进步与近代技术经济兴起,是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工匠与学者互动并实现科技创新的典型范例,故称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江南道路”。

    <<
    >>
    作者简介
    余同元:余同元,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学研究所所长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