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劳力劳心:我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劳动教育

    摘要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中仍有许多内容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成为当今劳动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延绵不绝,历久弥新。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整理、继承与合理地批判利用中国古代劳动教育思想,就成为摆在劳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从教育的起源来看,我国先民早期的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与生活基本是一致的。早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耕读文化的产生,教育的普及又进一步加速了耕读文化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耕读文化对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具魅力,折射着中国由古代到现代转变的思想光辉,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开展劳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传统哲学中的劳动反思、农耕文明中的社会分工、劳力与劳心的价值之辨、仁政思想中的劳动正义和耕读传家中的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劳动思想与教育发展,以期古为今用,为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
    作者简介
    李珂:男,河南南阳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组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委员。兼任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劳动社会学。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等20多项科研课题。在《求是》《理论动态》《人民日报(理论版)》《教育学报》《教学与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导刊》《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人民论坛》《领导科学》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有《集市的再造——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精英成长历程研究》《迈向制造强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