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大运河”研究的学术进程及问题意识(2014~2018)

    • 作者:吴欣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 报告大小:1.42MB
    • 报告字数:8947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运河学研究(第2辑)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大运河研究至今已近百年时间。从长时段来看,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1980~2013年、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至今。以上三个阶段都表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运河”特点,其中前两个阶段以运河工程、漕粮运输、经济市场网络等内容为核心,研究一方面着重在政治制度的框架中考量运河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尝试摆脱从经济入手且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宏观社会形态解释模式。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开展,文化传承主旨下的大运河研究占据主导,研究开始朝两个方向进行转向:一是整合性转向,二是研究整体性与细致化的结合。这一转向意在构建新的学术理论,使具体的研究得以整合,并提供新的社会文化解释模式,丰富运河学学科理论。

    <<
    >>
    作者简介
    吴欣:吴欣(1972~),山东陵县人,历史学博士,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史、运河史。
    朱年志: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