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工伤康复体系的建设历程及新时代背景下的建设思路

    摘要

    强健的体魄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但工伤事故却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难以避免的产物。据国际劳工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有接近2。5亿职工因工受伤,有超过100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丧生,且世界范围内有成千上万工人在存有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中工作,其社会后果之严重性,不容忽视。作为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突出标志、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伤康复,对恢复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与劳动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伤康复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目前,工伤康复工作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工伤职工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应加快工伤康复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伤职工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工伤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升级”,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
    >>
    作者简介
    刘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金融与投资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近年来,在《上海金融》《消费经济》《商业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著作撰写,其论文《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助推湖南经济发展》成为湖南改革攻坚献策“金点子”成果;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湖南省财政厅重点招标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参与编写湖南地州市县发展规划。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