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是以正效应为主,还是以负效应为主;是没有直接影响,还是两种效应都存在,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IPCC,2007)。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很可能会通过国际贸易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例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得出结论,在最糟糕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在将来20~80年间,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将会导致我国雨养地区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降低20%~36%(IPCC,2007)。相反,棉花产量将会增加(IPCC,2007)。这些数字可能高估产量的变化,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采用新技术或改变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 <<
    >>
    作者简介
    彭俊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粮食安全。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