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公办高校养老保险改革影响与对策研究——基于双轨制度分析

    摘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目的是满足人们在年老时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但“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高校人才流动困难,不利于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使高校面对沉重的财务负担,阻碍人事制度改革。从对社会的影响来看,养老保险“双轨制”存在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以及老龄化背景下财务不可持续;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之间退休待遇悬殊,有悖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备受诟病,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双轨制”本身,而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养老保险替代率差距太大引发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统筹方式和支付渠道,以及待遇标准不同造成的。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养老金待遇计发方式与缴费相挂钩等办法70334575。此项改革举措不仅关系到公办高校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并且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制度的完善,改革的阻力,不在于“体制摩擦”,关键是“利益摩擦”,因此改革养老保险改革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使再分配待遇差距缩小。2008年五省市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考虑在职人员的利益,导致事业单位人员普遍不满,继而影响到改革进程。因此对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改革要保持新老制度下职工的待遇相差不大,并与薪酬改革整体推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教师年金制度以及多支柱、多层次取向的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在养老保险改革中要主动承担责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划转部分国有资产用于转轨成本,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并整合现有的制度,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养老保险改革带给公办高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对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

    <<
    >>
    作者简介
    张向前:
    银丽萍: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