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区域增长极理论分析

    摘要

    区域增长极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Perroux)提出以来,得到佩鲁及其追随者的进一步补充、修正和完善。该理论所重视的是具有创新力的推进型企业,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真实描述,比较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且理论思想简单易懂,便于操作,可接受性强,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经典区域增长极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的综述和评析,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区域增长极理论似乎仍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仅停留在抽象、模糊和复杂的概念界定上,缺乏具体性和统一性;理论的论证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精确的定量模型分析;理论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能形成统一的经济范式和逻辑框架,难以在可控的环境中得以准确应用。鉴于此,本章力求对区域增长极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合成、分析,重构适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增长极理论框架。

    <<
    >>
    作者简介
    薛泽海:博士,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民航局党校)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临空经济、机场规划与运行等。发表《临空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我国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析》《民航运输业反哺国民经济发展初论》等文章30余篇,参编《建立民航服务型政府研究报告》等图书4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不稳定问题研究”等课题7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