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困境及出路: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

    • 作者:吴海红出版日期:2013年07月
    • 报告大小:1.85MB
    • 报告字数:1275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城市犯罪与基层治理

    摘要

    社会监督是权力制约的基本范式之一。西方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权力仅仅依靠三权分立的自我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受到社会权力的制约。从一些国家反腐败的实践来看,社会监督对于推动腐败治理功不可没。目前,我国对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但是社会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限制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大众对于腐败问题的片面认知使其参与反腐败的动力难以充分激发;腐败隐蔽性和团体性的行为特征也使得社会参与反腐败面临很大阻力;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要为社会参与反腐败搭建有效平台:一是要摆正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推进信息公开制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三是重视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督作用;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反腐败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
    >>
    作者简介
    吴海红:吴海红,女,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