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中小城市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模式选择

    摘要

    本文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在把握好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厘清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构建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摸索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首先,在制度框架方面,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支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必须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培育长效动力机制。其次,在实践方面,乡村振兴应当以县域为依托,以乡镇为基本空间单元,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通过“一村一策”逐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
    作者简介
    李学锋:李学锋,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执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城市发展战略等。
    宋洪远:宋洪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
    杨中川:杨中川,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主持人,中城国研智库秘书长,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专家。
    黄育华:黄育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关系。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