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从《世界人权宣言》到“国际人权两公约”:历史的逻辑及其比较

    • 作者:刘杰出版日期:2018年09月
    • 报告大小:907.47KB
    • 报告字数:15633 字所属丛书:中国人权研究
    • 所属图书:人权与21世纪

    摘要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当代国际人权法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要讨论两公约在实施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仅需要就两公约的有关规范及其操作进行分析,对公约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的探讨显然也是必要的。据此,人们不能不把眼光投向作为两公约精神源泉的《世界人权宣言》。实际上,宣言和公约虽然分别是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的产物,但从联合国一成立,《世界人权宣言》与“国际人权两公约”就是其准备制定的国际人权宪章的两份主体文件,这既充分体现了宣言与“国际人权两公约”间密切的逻辑承续性,也决定了宣言对“国际人权两公约”的深刻影响。本文将对宣言与“国际人权两公约”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价值与规范做初步的比较和分析。

    <<
    >>
    作者简介
    刘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