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事业单位职员制度研究总结与展望

    摘要

    基于事业单位涉及行业的多样性和管理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化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难以用标准的学术模型来解释和说明。因此,构建管理人员职业化路径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制度层面。建立了规范化的事业单位管理标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框架、具有事业单位特色的职业规范、利于个人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的职员序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相比当前事业单位管理体系来说有所进步。通过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并非一蹴而就。立足于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使命,大量的改革都放在宏观分类、财政支持力度和方向等方面,围绕事业单位的微观改革,诸如工资福利、评聘等制度调整,力度不够,收效甚微。建立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是事业单位总体改革中的细小分支,受到分类改革、岗位设置、聘任制度等的影响。从对职员制度改革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管理人员职业化的障碍更多集中在制度层面。破解制度的束缚有赖于对政策机会的把握,在政策“窗口”开启之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当前而言,宏观改革和微观调整是同步的,不能因为无法改动的制度安排就止步不前,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化有赖于以岗位为核心,突出各类岗位职责。建立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团队,不可闭门造车,不能局限于从事业单位既有的人员(编制内人员)中选拔和培养管理人员,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吸纳事业单位之外的专业管理人员,也需要从战略视角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安排到适合的管理岗位上。

    <<
    >>
    作者简介
    王俊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 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绩效与文化、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