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获得国际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雨果奖”,客观上将科幻文学从“边缘文类”提升到与所谓“纯文学”相抗衡的位置。虽然在主流文学界,谈及科幻文学依旧是“科普”或“儿童文学”的刻板印象,既有的文类等级秩序并没有被完全改变。但刘慈欣的出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学”的格局与版图,在密不透风的主流知识框架内,部署了一个不断扩展的裂隙,重新将人文学的想象力提升了到“世界高度”,再度擦亮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可见度”。
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学界一般集中讨论的是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而相对忽略他的其他中短篇小说。在笔者看来,《三体》并非“横空出世”,其叙事的肌理和创作思路以及对科学与人性的洞察,对社会政治尤其是冷战遗产的关注,在其他短篇小说中都有着力描写,并且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三体》是对其前期小说叙事的某种“综合”。本文试图通过刘慈欣未完成的“大艺术”系列科幻小说来分析其创作特征,以其中的中篇《诗云》为焦点文本,从叙事分析延展到科幻文学作为文类的独特性,并探究刘慈欣中断这个系列小说写作的可能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