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紧贴“地面”的“史诗性写作”——刘慈欣的科幻文学观

    摘要

    古代社会,一个智慧超常的人可以选择“素隐行怪”的生活方式,以智者或先知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谆谆教诲,严厉斥责,告诫众人悔过自新,劝勉大家完善道德。然而,由于人的处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种情形在工业革命之后就不再出现。人的本真状态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孰轻孰重,人类社会应该何去何从?诸如此类,必将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总问题”。科幻的历史价值就在于运用非同寻常的语言阐述作者的观念。在刘慈欣的创作实践中,笔者认为:不断变换科幻文学的写法,运用冷峻而硬重的语言营造“惊奇感”,勘破伦理道德的困惑从而反思人类文明,是其科幻文学创作的密匙。

    <<
    >>
    作者简介
    章颜:海南大学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