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转型期城市居民群际信任的层级性特征

    摘要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步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形成了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陆学艺,2002)。由于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占有的不均衡性和互补性,阶层之间需要沟通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阶层之间的信任——也是一种类群或群际信任,便成为维护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必备资源(郑也夫,2001;Lount,2010)。

    当我们在社会阶层视角下审视群际信任时,可以发现人们在考虑是否信任某个陌生人时,不仅会把此人纳入一个类别,即存在一个类别化过程而达成归属和区分(Turneretal。,1987),而且继而会把此类别纳入社会结构分层体系中来考量,即依据与自身所在阶层的距离意识做出信任预期。换言之,群际信任可能具有层级属性。例如,对一位高级官员的信任、对一位医生的信任以及对一位出租车司机的信任将可能来自对这些职业所在的高、中、低阶层的信任,进而影响社会关系的判断与互动。这种以社会分层作为群际信任认知框架的特征是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阶层分化愈加分明相关联的,因此,研究的视角必须从人际延展到群际,再从群际延展到社会,才能更深入地揭示社会信任的心理机制。

    本研究拟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全国社会心态调查(2013~2014年)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当代城市居民群际信任的层级性特征。这一尝试不仅将丰富群际信任的理论研究,扩展社会分层的研究范畴,也可为制度信任的建设提供参考。

    <<
    >>
    作者简介
    胡琳丽:青岛大学讲师
    杨宜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郭晓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