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网络、分权与协作:治理理论视野下城市管理新趋势

    • 作者:罗文恩出版日期:2018年08月
    • 报告大小:878.52KB
    • 报告字数:1952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西方城市管理思想与流变

    摘要

    1887年,威尔逊发表题为《行政之研究》的论文,学术界一般把它看作公共行政学诞生的标志。迄今为止,公共行政学这门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传统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以及新公共服务,再到当今大行其道的治理理论的发展路径,这一演进脉络彰显了政府管理方式与价值取向的转变。治理理论作为公共行政学的一种新思潮,自20世纪后期出现以来就在学术界引起热议。罗茨(RobertRhodes)对于这种新发展做了总结,“治理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指的是一种新的管理过程,或者一种改变了的有序统治状态,或者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治理理论以罗西瑙(JamesRosenau)、罗茨(RobertRhodes)、斯托克(GerryStoker)等为代表人物,主张采用多中心、分权与协作等新型模式解决公共问题,强调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及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加上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模式的破产,民族国家对社会、经济和地方政府的控制力明显下降,许多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状况发生改变,无论是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等级制统治模式,还是以自由竞争、无为而治为特征的市场机制模式,都无法有效解决在各个层面上出现的公共问题,无法有效回应民众的需求,这是治理理论兴起的宏观背景。

    <<
    >>
    作者简介
    罗文恩: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