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全球传媒业带来的一场“生态变革”。传统媒介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原属不同的“原子”,经由数字技术的融合,纷纷变身为一串串由“0”和“1”重新编码的“比特流”,广播、电视、报纸、期刊、手机、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形态内容在其实质上有了统一编码的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消弭了传统的媒介产业和通信产业之间的界限,极大突破了传统媒介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把媒介融合的范围拓展到产业结构和媒介形态等各个方面。在这样一种媒介生态的巨大变革中,传统电视媒介无疑受到了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传统电视媒介如何迎接以双向互动传播为特征的新媒体浪潮的挑战,传统电视媒体如何才能顺应媒介融合的时代潮流,在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危”中寻“机”,这是本研究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媒介的研究往往是从现象开始的,本研究也不例外。2011年底,笔者应邀在欧洲的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参与拍摄制作了一个海外华人的电视系列节目,对于海外华人的电视生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在法国巴黎,几位中国留学生每天把网络视频当电视看;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位年轻的中国白领凌晨时分还在网上观看电影《笑傲江湖》和《百里挑一》等婚恋电视栏目。对于青年一代来讲,网络视频就是电视,电视机则成了一台行将被淘汰的破旧的显示器。2012年被称为“互联网电视元年”。这一年OTTTV(互联网电视)盛行,借着“过顶传球”(OvertheTop)名义,小米、小红、彩虹等各种互联网电视盒子风起云涌,大大超出了“三网融合”进程中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的风头。家电商场的电视机专区,也早已成为智能电视的天下,3D电视机、互联网电视机、云电视等概念高频次出现,电视机终端设备的变化,令人目眩神迷。2013年,电视荧屏上开始出现一块块电子科技的“补丁”,这个黑白相间的二维码小方块,正试图担负起拓展手机用户和电视内容跨屏互动的功能。2014年,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致力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之后的“第四运营商”。2015年,“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新引擎,“互联网+电视”的趋势与潮流,汹涌而至,不可遏抑。这一系列现象,用学术的眼光审视,即美国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DeSolaPool)在《自由的科技》(TheTechnologiesofFreedom)一书中所提出的“媒介融合”问题。
媒介融合引发了传媒生态的变革。数字技术、网络融合、云计算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让传统电视与互联网不可避免地融合在一起,衍生出IPTV、OTTTV、视频网站和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体形态,为电视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传媒生态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传统电视产业的范围,其上下游产业包括机顶盒、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终端等设备生产商、技术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集成商共同建构起电视新媒体产业链条。这个被技术驱动扩大了的新的电视媒体产业,其实质是在传统电视业中增加了信息通信产业的部分功能,同时又拓展了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多种管道,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介的边界。随着下一代互联网(CNGI)、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移动网络(MobileWeb)等网络信息新技术应用,媒介融合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传媒业竞争正呈现融合与竞合、信息功能升级、新经济空间增量变革的新趋势。由于目前学术界和实业界尚没有统一的名词来称谓这个范围扩展之后的新的电视媒体产业,笔者暂称之为“大电视产业”。
“大电视产业”以视频信息传播为中心,跨越了传统电视产业和视听新媒体产业,这种“媒信”产业互融的结果使其产业的整合与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变。放眼传统电视产业的竞争,在国内基本上是以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电视台为主体,基本营销模式为向用户提供优质内容,吸引观众注意力,通过售卖广告时间实现盈利。同时,有线电视网络收视费用也是一笔重要的产业收入。我国传统电视产业的这两项收入,放置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收入总和跟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媒介融合促使视听新媒体加盟到“大电视产业”中,由于新媒体技术应用全球同步的特性,加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迅猛,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我国媒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此外,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媒介产业区域性发展也快慢不一,各地传媒发展指数有升有降,区域性媒介产业竞争正在加剧。作为媒介融合的产物,“大电视产业”面临区域性竞争和全球性竞争的双重市场力量的对比,在本土化和全球化之间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