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5月5日,恰逢《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落地生效一周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二审草案正公开征求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蓝皮书作为智库出版与传播平台的作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发布了《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无障碍设施起步,各类无障碍设施的覆盖率逐步提高,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便利度。如杭州市富阳区,无障碍环境公共导航系统目前已覆盖公共场所,可一屏展示盲道、无障碍卫生间、办事柜台等各类信息,通过筛选无障碍设施数据,形成无障碍地图导航,并提供出行雷达和位置播报服务,让使用者快速获取位置信息。
在建筑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方便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建筑市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发展目标中提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之一。数字技术和建筑的融合可以清晰标注卫生间、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相关信息,开发无障碍地图导航功能,帮助有需要的群体快速查找并使用无障碍设施;传感器的使用可以方便对建筑物远程控制,智能门窗、红外灯、智能门锁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建筑物无障碍化的发展。为满足人们对复杂室内环境导航的需求,百度、必应等众多地图服务商将室内导航作为地图服务的必备功能,结合用户偏好合理规划室内导航路径,如便于轮椅使用者选择更适宜的电梯、应急疏散通道等。
在道路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使道路更安全、更便捷。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由检测与感知技术、数据传输与通信网络、信息平台与安全系统构成,通过既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和新建道路的智慧化建设两条路径实现。智能过街声响提示装置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视障人士或有需要的人来到十字路口时,通过手机或触摸按钮,就能使装置发出声音提示方向信息,平时则不会发出声音,最大限度减少声音对民众的干扰。
在交通运输方面,数字交通为各类乘客群体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出行信息化服务,改善出行体验。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积极采用“传统+智能”方式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出行问题。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通过提供出行前无障碍信息获取、出行中无障碍信息辅助、无障碍出行信息引导系统促进无障碍数字化通行。在部分地区,高德地图已支持无障碍设施的线上展示和检索。比如,北京用户打开高德地图,搜索地铁站点,即可在地铁站的详情页查看该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情况;高德地图还将北京无障碍公交车辆与公交线路进行匹配,并展示无障碍国际通用标识,以方便用户获取信息。2021年,网约车平台公司在近300个城市上线“一键叫车”服务,在平台App首页无障碍优化“一键叫车”功能。部分城市提供约车服务电话,提升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能力。在民航客运方面,相关网站和App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在铁路客运方面,铁路12306网站和App为重点旅客提供服务预约功能。
居家无障碍也随着数字化发展开启了无障碍智能家居模式。作为万物互联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配备通信网络、高科技设备和传感器的智能家居住宅受到更多家庭的欢迎,人们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智能音箱等方式控制家电、供暖、照明等设备。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无障碍智能家居应运而生,通过智能化的操作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家居问题。如灯光智能控制、扫地机器人、电动窗帘、升降灶台、升降吊柜可以提升肢体障碍者、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便利度。由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盲文图书馆共建的“无障碍智能家居体验馆”入选2020—2021年度信息无障碍优秀案例。该馆以智能音箱为控制中心,与30多款智能家居硬件连接,各类应用的产品均实现无障碍优化和全程无障碍控制,视障人士体验后,都能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此外,数字化的应用使无障碍设施的监督更加有力。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北京市施工图数字化监管平台上线运行的通知》(京规自发〔2022〕265号),于2022年9月1日起正式启用北京市施工图数字化监管平台,梳理无障碍标准设计要点,确定无障碍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进行验收前的监督和核查。
(参见《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22)》,P11~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