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蓝皮书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媒体习惯于在自有传播渠道或自己的账号、栏目上发声,不太习惯在“别人的主场”上讲故事。近年来这方面有一些变化,中国媒体正在尝试走出“舒适圈”,以与外媒合作、向外媒供稿、在他人平台发声等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总台积极在他人平台发声,例如,与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南非、意大利等多国媒体以视频连线、直播访谈或发表署名文章等多种方式,主动讲述中国真实的疫情故事,驳斥西方媒体的歪曲与质疑。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报道传播范围,中国媒体积极扩大“朋友圈”,与外媒合作,通过联合采访、稿件共享、人员交流等合作方式加强对外发声,提升传播效果。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总台北美总站与全美电视节目专业协会(NATPE)、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墨西哥6频道以及苹果TV、亚马逊Fire TV等驻在地媒体机构展开合作,北美总站制作的抗击疫情专题纪录片《武汉24小时》在50多个国家的180多家媒体平台播出。地方媒体也积极利用本地资源,拓展合作加强发声。如《新民晚报》海外版累计向18个国家合作华文媒体输出680余篇抗疫报道;东方网海外中心聚焦海外华侨华人资源,通过“美国头条”等自有媒体平台讲述中国防疫故事,还将部分海外用户的友好回复进行多次传播,打造了合作抗疫的积极氛围。
(参见《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2)》 p134~13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