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中国消费者对碳标签的看法表现出三点特征
——《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
来源:低碳发展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3-03-29

  2023年3月27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

  蓝皮书课题组通过对通过对五个地区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消费者对碳标签的看法表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特征:

  第一,在许多受访者的感知中,碳标签似乎可以被看作一种对践行环保消费模式的提醒,而这种提醒作用并不因其图形设计或信息框架设计的不同有太大改变,因为碳标签在消费过程中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新的概念设计,可以自然地唤起受访者作为一个有环保意识、有道德的消费者的积极情绪。这一点可以在以上第三节的结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在受访者做完本次问卷之后的评论中——在数据收集期间,许多受访者在完成问卷后都留下了评论,以表达他们愿意在今后的消费活动中投入更多环保方面的考虑,比如有受访者说“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关注我购买的产品上是否有碳标签”以及“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卷,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碳标签的知识”等。这表明碳标签可能有潜力有效地促进在中国的消费者群体当中建立道德消费文化,许多消费者常常试图通过更多地了解如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来建立和维护他们作为“环保消费者”的自我认同。

  第二,尽管道德消费的普及通常基于价值(或社会建构的自我认同)和对社会规范下广泛接受的社会实践的认可,但这次消费者对碳标签感知的调查显示,道德消费在中国的普及方式似乎与在西方国家的情形大不相同:在许多西方国家,道德消费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源于自反性、反资本主义和反主流文化的草根运动,这些自发于民众的情绪会敦促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对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剥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在中国,道德消费理念的传播呈现自上而下推动的模式,这种推动模式常常需要通过公共行为政策的形式实现,这些公共行为政策不仅用于告知消费者与道德消费决策相关的信息,而且还用于促进中央政府对地区干部、企业以及个体公民进行环境保护问题的教育,从而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第三,从消费者的动机来看,中国试点碳标签似乎有两条很有前景的商品线:第一个是在食品行业中——以往的研究表明,就像现有的营养标签能够帮助消费者出于健康考虑而养成查看营养信息的习惯一样,碳标签可以遵循这一逻辑,通过激励消费者获得关于环境保护方面更好的自我认知,从而建立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正如本研究的结果所示,就像能效标签帮助消费者养成查看能效信息的习惯以更好地管理家庭能源消费支出一样,碳标签也可以遵循这一逻辑,通过让消费者关心其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碳排放情况,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境保护,从而使他们得到随之而来的社会认可。

  作为展示基于消费者调查数据的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和推论的调查报告,本调查所呈现的内容同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这也指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第一,尽管本次调查关注了低碳助推设计的“伦理和美学”维度,但并未探索“趣味”维度(例如通过游戏化和社会信用体系实现的环保助推机制)——后者是一个非常值得学术界进一步探索的方向。第二,正如比尔·盖茨在其2021年的著作《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富有洞察力地指出的那样,与其要求消费者愿意支付额外的成本来解决环境问题,不如依靠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来降低“绿色溢价”,这也许是处理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更有希望和更加有效的方向。

  (参见《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 p192~19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