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3月27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
蓝皮书指出,众多发达国家的碳减排进度领先,为防止“碳泄漏”,打压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纷纷提出“碳关税”方案。例如,美国于2009年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对来自拒绝节能减排国家出口的钢铁、化工等高碳排放产品征收碳关税。李楠:《产品碳足迹标准对比及其供应链上的影响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2021年7月14日,欧盟提出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该机制将对来自碳排放管理较为宽松国家的高碳排放产品征税,并计划于2023年起逐步引入碳关税。中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家,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高于发达国家。一旦碳关税开始实施,中国将面临外贸限制。考虑到碳标签是核算碳关税税基的依据,发展碳标签、核算碳足迹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紧迫选择。我国就曾面临因碳标签而贸易受限的情况。2011年日本曾面向所有农产品实行碳标签制度,同年中国向日本出口香菇的数量就减少3.9%,次年减少13.5%。
碳标签有助于拓宽国外市场,贴上碳标签的产品会更受国外贸易伙伴的青睐。广东杰誉照明有限公司曾凭借碳标签打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湖州明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在获得碳标签后,也远销国外。
面对碳标签的必要性和外贸优势,我国已经开始行动。比如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外贸企业中推广碳标签制度,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绿色贸易规则。
(参见《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 p2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