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我国健康科普事业蓬勃发展但仍关注四大问题
——《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5(2022)》指出
来源:健康管理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3-03-29

  2023年3月25日,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5(2022)——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蓝皮书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健康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健康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社会对于健康科普的经费投入不足

  科普经费对于提升健康科普水平意义重大,要实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经费投入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度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总量较前有所下降,2020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为171.72亿元,比2019年减少7.44%。同时,2020年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2万多亿元,科普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不足1%。用于健康科普的经费支出更加不足。

  2. 社会资金对于健康科普投入不足

  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度全国科普工作经费中政府投入占比持续上升。2020年政府部门的拨款占全国科普经费的80.59%,比2019年提高0.97个百分点。虽然目前在“互联网+”的热度下,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入局健康科普,但其主要布局在互联网科普领域,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分别创立了“腾讯医典”“医鹿”“百度健康医典”等健康科普平台,企业或个人捐赠的项目或资金中用于科普方面的金额远远少于对其他慈善活动的捐赠,例如资助建造科技类场馆,设立科普基金、科普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3. 奖励激励政策少

  目前健康科普人员少,优秀健康科普人才更少,动员更多的医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健康科普行业、充分调动优质科普人才的积极性是迅速提高我国健康科普能力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存在健康科普奖励体系不完善、奖励奖项影响力不大、奖励额度不高等问题,社会各界参与健康科普的热情普遍偏低。关于专职健康科普人员的培养、调配管理以及兼职健康科普人才队伍的奖酬标准等,均需要具体科普支持政策的指导。

  4. 优质健康科普作品不足

  (1)目前国外的健康科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划分更趋精细,涉及领域不仅包括多种疾病,也包括吸烟、酗酒、肥胖等健康问题。然而我国健康科普处于“重点疾病多,非重点疾病少;慢性病多,非慢性病少;老年儿童多,青中年少”的不平衡局面,内容不够精准,还属于一种粗放式科普。

  (2)目前市场上健康科普相关图书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例如:在孕产育儿领域,大多是按照孕周而编写的百科类图书;在疾病保健领域,大量图书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少数几个病种上。

  (参见《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5(2022)》p146-15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