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3月1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对外开放蓝皮书:北京对外开放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北京市“引进来”“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1. 引资“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
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引资结构继续优化。2021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见表1)。引资结构中前三位的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占外商投资总值的38.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1.2亿美元,同比下降7.6%,占比为26.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0%,占比为13.1%。
外资企业收入稳步提升,新设外企数量增长迅速。2021年,北京市外企实现营收254.18亿元,较上年增长40.53%,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为3382家,较上年增长近五成,数量创近五年新高(见图11),进出口业务持续扩展,为带动北京市整体进出口规模增长做出较大贡献,同时也说明北京市场对外资企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引资来源更加多元化。近年来,中国香港地区长期为来京投资最多的地区,其次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日本、韩国与美国。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德国来京投资额达47474万美元,同比增长127.29%,超越开曼群岛、美国与韩国,在北京市对外投资来源地中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见图12)。
2. 对外投资力度增大
北京市对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增速创五年内新高。2021年全年,北京市对外实际投资额为65.8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55.4%(见图13)。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6.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0.7%;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万人,同比增长33.3%,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9.1%。北京市对外直接投资正逐渐接近疫情到来前水平,2021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与2019年相比差值小于7亿美元,对外投资稳步恢复增长趋势。
(参见《对外开放蓝皮书:北京对外开放发展报告(2022)》 p1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