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民间手工艺产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变为高附加值文化产业
——《北京非遗蓝皮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指出
来源:北京非遗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3-03-20

  2023年3月17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北京非遗蓝皮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手工艺作为一种艺术化的生产,为劳动者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工作的选择不仅考虑物质层面,也考虑精神层面的需求。伴随着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一些散落在民间的手工艺正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变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传统工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中,更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愁乡韵一起,成为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无形资产[19],这一点在北京体现得尤为突出。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20]在规划中,明确了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近年来,北京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定不移地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并依据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和2022年先后发布了两次《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该禁限目录中,民间手工艺所归口的“制造业”首当其冲,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成为限制类产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成为禁止类产业。这种以工业制造为统一管理标准的行政法规,在完成疏解任务的同时,也使得本来从事相关产业的大量乡村劳动人口闲置。北京过去在民间基础深厚的雕刻类、烧造类、金属加工类等劳动密集型手工艺产业企业完成了向北京周边省份的疏解转移,仅剩一些小规模工艺品加工企业和作坊散落于乡村之中。在禁限目录的规范下,这些保留下来的手工艺企业和作坊,也快速萎缩甚至消失。过去为民生而生产制造的民间手工艺产品,现在不得不向乡村旅游产品的方向转换,与乡村旅游进一步融合,更多地承载起非遗传习、美学体验、教育研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品类也从过去生活实用的实体产品扩展到为乡村旅游研学游学而配套的教育体验产品。产业和产品类型的转换,使北京的民间手工艺向高附加值文化产业方向快速迈进。

  (参见《北京非遗蓝皮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p261-26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