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3月17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北京非遗蓝皮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北京非遗事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北京历史文化悠久,各类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现代文化发展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具有文化消费方面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北京经济发达,民众收入普遍较高,地方政府财力也比较丰厚。除此之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京非遗保护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体现了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引领作用。这些都是北京发展非遗事业的良好基础。
然而,从北京本年度非遗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北京非遗工作发挥首都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需要进一步拓展。首先,北京非遗的普查、建档、制度建设、研究等诸项工作在全国表现并不突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立项数量、配套资金、保护与传承活动、高知名度非遗品牌、高知名度非遗活动及有关会展、持续性的非遗保护传承与调查研究项目、非遗研究等诸项工作相对于其他地区优势并不明显;其次,非遗和非遗保护工作在北京并未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非遗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程度较低,在全社会的曝光度较低,未能在民众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非遗的地位相较于多年以前虽然已经有较大改善,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其改善的程度是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主流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较低,北京非遗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生动性、扩展性和针对性,从而导致北京非遗工作形成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的经验还不多。最后,北京非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保护案例还不够多。
(参见《北京非遗蓝皮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p45-4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