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3月17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2)》。
绿皮书指出,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较2017年提高16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这些数据也表明,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未覆盖的乡村,农村生活垃圾依然会存在随意丢弃、未进行处置收运的现象。据2020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为84.04%。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并未作为统计指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计算基数为生活垃圾清运量。由此可知,从全国范围来看,即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区域仍有15.96%的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置。这些未得到有效处置的生活垃圾,可能被随意丢弃在房前屋后、道旁沟渠之内。
自2017年我国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行动以来,一些具备条件的村庄根据自身特点,逐渐形成了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如浙江省金华市广大农村开创的“两次四分法”,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有效分类,并逐渐将其形成了一种文化。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实践层面上才开始推广,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仍然较低。无论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地区,还是一般农村,混合收运方式依然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的主要方式。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资源化利用机制。实地调研发现,有些村庄在推行垃圾分类时过于形式化,仅在一些适宜之处摆放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垃圾分类标识和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这些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使设施有所利用,人们也没有按照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仍然是采取混合投放方式。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还停留在口号宣传阶段。尽管全国各地都在宣传“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坚持问题导向,有效推动。
(参见《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2)》 p58~5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