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绿色金融扩面提质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支持“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指出
来源:绿色金融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3-02-24

  2023年2月22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绿色金融蓝皮书: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绿色金融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部分金融机构自下而上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扩面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国绿色信贷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发行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如图4所示,从2016年到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从7.5万亿元增长至15.9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4.0万亿元,同比增长33%。在绿色债券方面,我国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接轨,种类不断创新,发行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2年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新增普通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为209只,同比增长21.51%,占中国境内外新增绿色债券发行数量的71.33%;新增发行规模约3109.16亿元,同比增加47.61%,占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的61.69%。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普通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为1.5万亿元,占境内外绿色债券总存量规模的71.43%。2021年,中国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体量迅速扩张,创新绿色债券品种层出不穷。在绿色保险方面,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投融资流程形成规范,累计保额超过45万亿元。2018~2020年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支付赔偿533.77亿元,用于绿色投资的余额从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615亿元。在绿色PPP方面,我国绿色PPP初步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绿色PPP发展较快。截至2021年末,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累计5919个,投资额5.7万亿元,在PPP项目中占比高达35.2%。2021年全年新入库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346个,投资额3135亿元。在绿色基金方面,随着绿色指数的发展,我国绿色基金也进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绿色、可持续、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接近1000只,规模合计7900多亿元,较2020年底规模增长36%。其中,公募基金190多只,管理规模4100多亿元;私募基金800多只,管理规模3700多亿元,90%为股权创投基金。2021年,绿色投资相关主题基金发行量超过50只,远超以往任何一个年份。除了数量上的持续增长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提质”举措也更加多元,例如:首创综合性碳账户的“衢州模式”,通过碳足迹核算,建立贯穿生产端至消费端的碳排放计量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基于碳账户信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的“广州模式”,建立融资租赁费用与碳排放量挂钩的浮动机制;“保险+服务+科技”的“赣江模式”,通过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管理云服务平台和移动客户端,企业可以在云服务平台和移动客户端上实现第三方风险管理服务、企业风险预警、隐患排查和风险识别、环境评估记录等功能。

4

  (参见《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p190~19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