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2月22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绿色金融蓝皮书: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2021年,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在徘徊中前进,这个整体形势将延续到2022年。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济复苏的挑战给各国的气候行动带来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国家的气候相关政策和能源转型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衰退和就业的压力而有所改变。绿色金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同时,碳定价机制的区域差异及其后续的相关调节措施也引发争议。2021年3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支持设立“碳边界调整机制”的决议,这意味着从2023年起欧盟将对部分高碳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2022年3月,“碳边界调整机制”法规的提案在欧盟委员会通过。该机制将减少欧盟外无碳定价机制国家的“碳泄漏”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对贸易保护,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壁垒的持续担忧。2022年,俄乌冲突也将成为全面和持续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在能源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舆论关注度下降和相应政策力度减少的可能性很大。欧盟很有可能在能源领域的投融资方面做出调整,如将天然气、核能等颇具争议的项目纳入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中。国家和区域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势必会制约未来几年绿色金融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尤其是成立了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致力于推动金融机构的投资与净零排放目标相一致,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随着联盟的扩大,其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将逐渐提升。2021年,全球绿色金融标准众多且难以协调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成立,旨在协调各气候与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的全球标准。该委员会将在2022年继续完善组织架构并推进各项工作。在COP26期间,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该目录是中国和欧盟共同认可的可持续分类标准,也是推动全球绿色金融标准区域间协调的重要一步,对于引导绿色资本跨境流动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意大利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将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升级为常设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并发布《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制定了2021~2025年在G20框架下协调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具体规划,这明确了G20在2022年及之后的重点工作方向。上述这些行动为2022年全球绿色金融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尽管有疫情、经济衰退、地区冲突、能源供应、贸易保护等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但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整体呈现良好、向上的趋势。绿色金融在整体经济政治的逆境中不断发展,未来有望进一步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参见《绿色金融蓝皮书: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p18~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