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协调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保障,是衡量共同富裕的一把尺子
——《共同富裕蓝皮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报告(2022)》指出
来源:共同富裕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2-12-26

  2022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共同富裕蓝皮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报告(2022)》。

  (一)协调是衡量共同富裕的一把尺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6]共同富裕属于全体人民,需要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对资本循环及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研究中皆有协调的影子。剩余价值的生产需要劳动力,而其实现则依赖于商业工人进行的一系列商业活动(买与卖)。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亦需要两大部类的协调。从当今社会发展视角来看,全民富裕要满足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富裕,协调就是衡量这两方面的一把尺子。共同富裕的物质层面,需要城乡差距的合理缩小,自然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人民“有钱花敢花钱”,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相互适应。而共同富裕的精神层面,需要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相适应。小到公交车让座的热心人,大到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做善事做好事做对国家有益的事皆为精神层面的富裕。如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的稳定将会受到挑战。当然,协调发展不是整齐划一,并非要将高收入者的财产剥夺而转给低收入人群,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进性地实现共同富裕,而协调可以作为发展平衡的一把尺子,界定社会资源是否过度向高收入人群倾斜,保障共同富裕的“人民性”和“共同性”。

  (二)我国发展不协调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阻碍了共同富裕进程的推进。将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化为五部分(见图3)。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较大,但其基数较小,与高收入群体的差距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本应是推进共同富裕形成纺锤形收入结构的重点群体,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小于其他四种群体。可见,我国当前的发展不协调,各个阶层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三)推动共同富裕之协调发展路径选择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从区域协调发展入手。要进一步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顺应国家区域发展相关战略。加强各区域制度协调,东部沿海城市有着发展强劲的经济动能,亦吸引了很多中西部人才流入,这些人才想要落户、买房、提升子女教育水平的美好期待并不能顺利得到满足。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是可以从这些人才的美好期许入手,将“乡愁”转化为回乡建设的动力,中西部地区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完善人才待遇标准,让那些有经验有想法的人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二是直面城乡差距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将为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方向。首先,要利用好乡村特有的资源,开发农家乐、民宿项目。其次,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城乡发展,乡村基础设施水平要向城市看齐。建立能够传承文化、发扬文明的生活娱乐场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爱国情怀不是简单地认可中国,而是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升华为对道德情操的强化,是对自我价值的提升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以建设社会主义。四是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既要保增长又要重民生,老龄化、低生育率、高离婚率已经为社会稳定发展之路敲响警钟。而社会稳定发展既需要保障市场的规范性,保障市场运营的合法性、高效率,又需要强化教育、住房、养老等行业的公共服务属性。

  (参见《共同富裕蓝皮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报告(2022)》p105-1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