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企业调查表明:制定“双碳”战略是企业的紧迫需求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指出
来源:气候变化绿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2-12-22

  2022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14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报告》指出,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企业如何规划自身及价值链的脱碳路径、企业通过何种行动进行脱碳,决定着全球脱碳发展的进程。“2030前碳达峰、2060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提出后已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广大企业对于脱碳议题的感知氛围、国内重点排放行业的探索等,都可为中国企业围绕脱碳议题的战略布局提供参考。

  企业如何理解“双碳”目标、规划脱碳战略,是未来经济活动能否实现零碳转型的基础。

  商道纵横在2021年就“企业对‘双碳’目标与脱碳战略的态度”对250家企业开展了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41份。有效问卷中的受访企业有19.5%来自信息及通信技术行业、16.6%来自能源行业、7.1%来自钢铁行业、5.8%来自建筑行业、4.6%来自交通物流行业、1.7%来自水泥行业、1.2%来自金融行业,其余受访企业分别来自批发和零售、科研和技术服务、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房地产等行业。其中,59%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17%属于合资企业、15%属于国有企业、8%属于外资企业。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认同制定“双碳”战略是紧迫需求,认为“双碳”战略及行动是发展商机。在内部影响因素中,近半数企业认为“‘双碳’人才储备进展”是企业内部的显著影响因素,高于企业对于“营收/利润的趋势”等原因。在外部影响因素中,“中央和地方‘双碳’法规政策”对企业自身开展相关工作影响显著,随后是“碳市场价格或碳税税率”“能源或原材料成本变动”“资本市场的要求”“客户与消费者的偏好”等。此外,受访企业认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数字化管理碳排放”是“双碳”战略设计中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也将是未来短期内的工作重点。

  在制定“双碳”战略时,受访企业考虑采用的脱碳路径可归纳为四组:脱碳措施、强化措施、补偿措施和支持措施(表1)。

6

  根据企业收到双碳相关政策和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企业自主脱碳能力的跨行业迁移能力,在中国零碳转型过程中,可将企业角色归为以下四种(图1):

  1. 碳排放强度高(高敏感)但自主零碳转型能力较强(高活性);

  2. 碳排放强度低(低敏感)且具备跨行业合作零碳转型能力(高活性);

  3. 碳排放强度高(高敏感)且面临较大的零碳转型挑战(低活性);

  4. 碳排放强度低(低敏感)且不具备跨行业合作零碳转型能力(低活性)。

5

  图1 企业零碳转型角色

  其中,“高敏感”企业碳排放绝对值或强度值高、对政策敏感,“资产搁浅”等转型风险明显;“高活性”企业凭借零碳转型所需的关键技术或资源优势,具备自主脱碳能力,且拥有跨行业迁移潜力,通常将零碳转型视为一种发展机遇。

  “高活性”企业通过提供低碳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高敏感”企业实现有序转型,通过“技术+场景”的模式,新材料、新能源、新智能和新流程等零碳经济要素也会呈现“溢出”,带动“低敏感”、“低活性”企业融入零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程。因此,企业在制定“双碳”战略时,应结合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不仅持续降低自身业务“碳足迹”,也应高度关注零碳转型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和投资布局,通过做大业务“碳手印”(实现价值链以外碳减排)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高质量零碳转型”关键在于依靠有效的研发投入和资本支出,实现“高敏感”与“高活性”的耦合。

  一方面,“低敏感+高活性”企业,例如通讯与信息技术企业倾向于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与市场现有解决方案更低碳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样需要固定资产投资,以建立规模化生产替代产品的能力,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会考虑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联姻”。

  另一方面,“高敏感+低活性”企业,亟需获取包括储能、绿氢制造、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从而规避“资产搁浅风险”,也需要通过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增强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或与新技术企业“联姻”,从而实现价值链脱碳,例如钢铁和化工行业。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p270-28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