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报告》指出,能评制度从源头上发挥了减少能源浪费和提高能效的作用,对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节约企业能源成本、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面临更严格的绿色低碳要求。将项目碳排放评价作为能评的重要内容协同开展,引导项目统筹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是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需要更好发挥能评对新上项目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源头把关作用,引导新上项目提升绿色低碳水平。
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密切相关。约束新上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降低能源消费量,是从源头上降低项目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在能评中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有利于推动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有效统筹、有机衔接,提升工作成效。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碳评纳入能评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多种类型项目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配套工作流程、评价机制,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
在能评中开展碳评,考虑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基础等因素,需要逐步实施。首先,在项目节能报告中对能源消费量、能效水平、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等数据进行测算,综合分析新建项目对地方完成节能和降碳目标的影响,提出项目节能降碳措施,论证项目是否落实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其次,在节能审查环节,进一步强化项目节能降碳准入约束,尤其是高耗能项目能效和碳排放准入约束,推动新建高耗能项目工艺技术、能效水平等达到先进。最后,在验收环节,明确验收内容、验收标准,健全监管制度,形成闭环管理工作体系,确保能评碳评意见有效落实。
能评和碳评都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项目建设单位、节能报告编制单位、评审单位等具有较好的专业水平。需要持续健全能评和碳评相关配套技术规范,完善节能评估报告编制、节能审查组织实施、事中事后监管、节能验收管理等方面的实施细则,不断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专业能力,为制度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p156-16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