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2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14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报告》指出,
2021-2022年,世界各地极端事件频发,在世界各地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2021年全球地表面温度与2018年的平均气温并列,是有气象纪录以来排名第6,没有创新高 。就在一些人以为气候变暖按下暂停键时,2022年的夏天来得猝不及防,世界各地高温、干旱、暴雨等灾害频发,创出多项纪录,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2022年我国也经历了罕见的极端高温,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历史最多,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为历史最强。全球变暖背景叠加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极端高温热浪发生的根本原因。城市热岛效应也加剧了城市所遭受的高温热浪危害,尤其是夜间高温频繁发生。
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IPCC陆续发布三个工作组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途径和政策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将于明年初发布的综合报告将进一步整合三个工作组报告和此前发布的三个特别报告,就一系列决策者关心的政策相关但政策中立的问题提供科学评估的相关信息。主要内容除引言外包括三个部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长期气候和发展的未来,近期应对变化中的气候。
2021年11月COP26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由序言和科学与紧迫性,适应,适应资金,减缓,支持减缓与适应的资金,技术转让与能力建设,损失与损害,实施,多方合作等,确定了未来十年全球致力于加速气候行动的共识。然而,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再添变数,世界经济在持续了三年的新冠疫情中缓慢向前,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大国博弈直接影响气候合作。俄乌冲突重创欧洲能源市场,对欧洲各国短期气候政策造成冲击。美国通过了缩水了气候法案,有美国智库估计,美国2030年可望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依然完不成拜登政府提出的50-52%的目标。拜登上台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提出“竞争、对抗、合作”三分法。2022年仍延续着“全面竞争、局部缓和;长期竞争、短暂妥协”的大势。2022年11月20日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各方同意批准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成为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作为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一次过渡性会议,COP27在许多关键议题上难有实质性进展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2021-2022年是中国落实“双碳”目标打基础的关键年份。“1+N”政策基本建成,顶层设计,与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科技、金融、统计核算、监督考核等保障方案,以及各地方制定的实施方案共同构成了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1+N”政策体系。在中央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支持参与,形成了全社会齐动员的良好氛围。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双碳”工作为牵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总体战略和思路。此外,中国还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与2013年的《战略》相比,《适应战略2035》在原则上更加突出了预防为主,树立底线思维,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更加突出了适应行动应注重科学评估,强化系统布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重大规划有机衔接。更注重统筹联动,坚持适应和减缓协同并进。
展望未来,总体而言,全球关于努力使1.5℃温控目标可及、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加强未来十年行动力度、限制化石能源、推动绿色复苏等方面已形成了基本共识,但如何实现低碳转型的路径依然不够清晰,支撑雄心力度的资金、技术依然不足。国际气候进程还受到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诸多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增强是快速变化的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特点。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p1-2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