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应当从六个方面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均等
——《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2)》指出
来源: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  作者:吴禹霖   发布时间:2022-12-22

  2022年12月2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评价了全球数字均等化状况,指出了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均等的六项建议。

  全球数字均等化评价采用了全球51个国家或地区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比较。从性别数字均等、年龄数字均等、城乡数字均等、数字接入均等、使用环境均等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数字均等化状况。

  数字均等化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欧洲、亚洲的国家或地区数字均等程度较高,非洲国家或地区的数字均等程度较落后。全球数字均等状况极不平衡,区域性特征明显。

  报告中指出,数字接入程度是数字均等的基础。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人群的数字均等建立在数字接入基础之上。全球年龄数字均等、城乡数字均等问题普遍存在,性别数字均等问题在一些国家中非常突出。数字均等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社会问题,需要国家从社会层面综合改进。

  应当从六个方面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均等。

  1. 明确数字均等的基本发展原则

  促进数字均等、保障公平普惠应当成为各国或地区数字化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重大的数字化政策制定和项目建设时,必须强调数字均等理念,充分考虑如何让老年人、女性、残疾人、低收入者等数字弱势群体能充分平等地参与数字化进程、享受数字红利,并明确数字均等化的具体目标、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2. 促进数字化政策制订中的全民参与

  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数字应用建设项目,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让公众充分了解其背景、目标、内容、风险以及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在相关的政策、规划、项目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吸引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老年人、女性、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群体参与,了解他们在使用数字化设施和应用中的感受及存在的困难,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3. 保持民众对使用数字化的选择权

  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政府和社会都应当尊重民众的选择权,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数字化操作能力以及身体状况、偏好等,选择最适合的行为方式和获得服务的渠道。一是有选择使用或不使用数字化的权利,因此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部门、企业、社会机构,应当保留一定数量的传统线下服务渠道,使那些使用数字化存在障碍的社会群体仍能以传统方式获得服务;二是针对数字化服务,民众有权选择最便捷的使用方式的权利,因此各类数字服务提供者应针对弱势群体提供多种服务,如针对老年人提供“大体字版”界面、针对低网速场景提供简化版等。

  4. 建立促进数字均等的综合保障体系

  数字均等不应只停留在理念层面,应当通过各种措施予以落实。一是普及数字化教育,各国应将基本的数字素养纳入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课程,同时为老年人、女性、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群体提供公益培训,提升弱势人群安全参与在线活动所需的技能。二是降低数字网络的拥有和使用成本。普遍上网无疑是消除数字鸿沟最基础的一步,各国应当通过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或建立普遍服务基金等方式,不断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实现人人可负担的网络服务。三是加强数字内容建设,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创建和提供专业针对老年人、女性、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数字内容和服务,帮助他们利用网络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5. 加快推动服务能力更强的新兴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服务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有利于促进数字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消除数字鸿沟。例如,在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方面,印度拟通过发展卫星互联网来解决偏远地区的民众上网问题;在数字服务提供方面,应当引导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各类具备适老化功能的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环等产品;利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增强网络使用特别是网络支付的安全性,从而让许多不愿上网的群体也能安全地享受各类数字服务。

  6. 加强数字均等目标进展的监测与评估

  在将数字均等纳入数字化政策与规划之后,应定期开展数字均等目标实现进展情况的监测与评估,并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数字化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方式,确保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吸收各类数字弱势群体参与监测与评估工作,将其使用感受和结果作为监测与评估结果的主要依据。

  (参见《全球信息社会蓝皮书: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2)》P13~3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