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近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生态发展蓝皮书: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
蓝皮书指出,应从六个方面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助力构建环境保护新格局。
一是政府主导,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旅游供给中的作用,使生态旅游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属于公共产品的供给范畴。在生态旅游产品的供给中,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配置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加强财税支持,在生态旅游建设、运营中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专项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支持,采用定向降准、补贴、降息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社会资本和投资机构,对生态旅游项目提供专项融资支持,并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定向贴息。积极引导国有旅游企业开展生态酒店、生态景区、生态交通等项目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可推广、可示范的生态旅游样板。
二是规划引领,尊重环境保护规律,使生态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推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扎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因此,将科学规划作为保护和管理空间生态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生态旅游空间规划体系,要充分发挥科学规划在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作用,在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要科学评估环境承载能力、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影响程度,科学设定生态旅游开发“红线”,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根据环境容量调节生态旅游活动和类型。
三是科学监管,完善生态旅游评价体系,使生态旅游规范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完善生态旅游产业秩序的监督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能够适应当前生态旅游业态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评定标准、监管要求和监管手段,将环境保护评价融入生态旅游项目的准入、建设、验收、运营等全过程,实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加强新技术在景区预约、流量调控、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运用,有效地将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四是系统谋划,打造绿色低碳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使生态旅游统筹发展。在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上,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产业要素规划体系与生态容量评价相结合,在科学划分生态旅游区域的生态容量范围,并对六大旅游产业要素规划体系环境影响度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兼顾旅游者的基础游览需求,对产业体系规划分布与生态旅游区域进行科学匹配,可将对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的非必需产业规划在核心游览地的超外围区域。
五是创新设计,构建多元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使生态旅游创新发展。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自然修复力,通过创新发展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将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生态容量之内。创新产品供给模式,在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的地区,在政府的监管引导下开展高端旅游,通过提高消费价格,进而将消费者数量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深化科技和生态旅游融合,采用VR等技术创新生态旅游产品展现形式,在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六是宣传教育,打造践行低碳生活的实践教育基地,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研学生态旅游,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入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让环境保护成为生态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充分增强环境保护项目的教育性、娱乐性和互动性,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特征,使旅游者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获得生态知识,使社区居民在提供生态旅游服务过程中对区域生态保护有更多认识,加深多方参与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为日后践行绿色消费生活方式打下意识基础。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市场主体、旅游业相关协会组织编制生态旅游低碳环保手册和行为指引手册,打造由生态旅游行业各主体机构、从业人员、消费者、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新格局,实现生态产品的共创共享。
(参见《生态发展蓝皮书: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P107~1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