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2年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上共同发布了《边疆蓝皮书:中国边疆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绿色化是我国边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基调。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联合公报》提出,我国将在“一带一路”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同有关国家的政策沟通,开展生态环保与技术合作,推动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与基础建设的绿色化。同时,我国政府已经设立并运行了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还提出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倡议,助力相关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绿色化是我国边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趋势。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我国边疆地区建设了绿色产业园区。兰州新区建立了循环经济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兰州新区具有充裕的土地资源,此外,生态环境容量大、电力和运输成本低也是兰州新区的优势,兰州新区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旨在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目前已启动的项目包括危固废综合利用、电解铝灰铝渣资源化利用、废盐资源综合利用、仓储物流等。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城市矿产循环利用深加工示范基地。
边疆地区和境外合作区建立的绿色典型项目进展顺利。例如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站、巴基斯坦旁遮普光伏电站、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标杆示范项目、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等项目。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标杆示范项目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绿色产业投资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绿色产业国际合作凝聚了更多的国际共识。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林草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各成员国的绿色发展,也有助于保障成员国的粮食安全。对比第九次(2014~201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第一次(1973~1976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增加9858.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10.26个百分点。我国森林资源的大幅增长,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贡献。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最大的国家,林业产值已从1994年的1337.5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8.08万亿元,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林草经济具有土地资源、物种资源和市场空间。以林草经济为案例的绿色产业国际合作,有可能带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经济复苏。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符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需求。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涵盖农业和食品、医疗和保健、生物材料和能源、旅游和服务业等领域。绿色经济模式将成为泰国未来10年的主要经济推动力,这与我国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绿色能源方面,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及地区的电力合作,开发水电风能,推广我国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帮助有需求的国家建设电网和实现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产业升级。
(参见《边疆蓝皮书:中国边疆发展报告(2022)》p348-3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