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近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深圳应持续提升常规公交竞争力和吸引力
1. 完善行业标准政策机制,巩固公交都市建设成效
优化完善现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公交绩效指标挂钩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补贴资金效益。开展《车辆通用技术标准》《深圳市公共汽车车厢营运服务标识设置指引》修编。落实市政府决策部署,配合市国资委共同推动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实施《深圳市建设更高水准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持续开展公交都市动态评估,提高绿色出行分担率,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提升公交整体竞争力。
2. 重构公交线网,加强轨道公交双网融合
提升公交线网整体效能。优化调整线路85条以上。重点做好莲塘口岸、国际会展中心等出行热点片区公交服务改善工作。试点公交线路准点服务。选取80条以上公交线路推出公交准点服务,力争准点服务率达95%以上。创建品质服务线路。培育高品质骨干线路,力争企业自主类线路客运量占比由10%提升至30%以上。丰富公交服务品种。继续开通跨市公交、Maas联程服务、通学巴士、旅游观光等多品种服务线路,力争多品种服务线路达700条以上。
加强轨道公交双网融合。结合轨道20、12、14、16号线路的开通,取消同质化低效线路;协调完善轨道公交换乘导向标识;完善“公交+轨道”换乘语音播报服务,推动轨道公交一次换乘可达建成区的比例提升至92%、高峰期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8%。
3. 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加强公交候车亭建设
落实民生实事,标准化改造公交候车亭100座以上。实施新一轮公交候车亭管养模式,优化设计公交候车亭样式,出台公交候车亭建设标准指引,进一步优化公交站牌信息及乘车指引。推广建设智能公交候车亭,制定新款公交候车亭三年推广方案,提升候车亭服务品质。
协调推进国有建设用地、桥下空间等利用工作,新增临时公交首末站10处以上,进一步缓解场站缺口压力。
4. 依托公交服务“晴雨表”,剖析解决行业发展痛难点
依托公交大数据,构建服务体验、运营效率、行业治理、设施支撑等系列服务指数体系,形成并定期发布新一轮公共交通服务指数。通过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全面客观掌握公交服务供给水平,透视行业发展短板,聚焦行业需努力改进的方向。
会同相关部门,充分研究市民、企业、代表委员等意见,科学优化公交专用道网络,创新公交专用道管理措施,确保公交专用道便民利民、高效运转。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P121~1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