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2年11月19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撰委员会、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2)——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中小城市发展》。
绿皮书指出,数字化改革将助力中小城市实现共同富裕。
(一)数字政府:便捷政府施政,改进治理水平
数字政府的建设可以便捷政府施政,改善政务治理水平。数字化强大的渗透性能够使政府在公共治理的过程中影响并改变那些通过物理手段难以企及的领域。以杭州市为例,依托“城市大脑”,将无感智慧审批纳入城市智慧管理体系中。通过流程再造、系统优化,形成数据协同、便捷高效的“行政许可”系统,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最终实现“零纸质”“零人工”“零时限”“零跑次”的“四个零”无感智慧审批,将服务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数字政府的建设着重体现在时空、主体、虚实、科层四部分,包括时空无缝化衔接、主体无缝化衔接、虚实无缝化衔接以及科层无缝化衔接。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时空无缝化衔接”。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这也是几千年来政府在实现公共治理时一直难以逾越的自然障碍。在时间方面,这种障碍使得政府公共治理的轨迹无法通过完整的时序链条得以追溯复现,碎片化的主体行为、社会活动及公共事件会对信息分析产生扭曲。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数字政府可以利用区块链进行公共治理追溯,利用大数据进行公共事件治理分析,利用物联网调配公共服务资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沉浸体验式”公众参与,从而提升政府治理的精准性和有序性;在空间方面,地理位置的区划会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地理区域的治理阻碍,进而导致信息在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对称传播。然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可以使数据要素在网络上充分流动,进而打破这种地理区划的藩篱,提升政府资源的透明度,提高公共资源的流动性。数字政府在运行时可充分利用集成共享数据来实现党群政府联动,重塑部门工作关系和政府公共业务环节,充分利用“数字化+政务服务”及大数据战略扫清体制内部“放管服”改革的矛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从而做到“政府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浙江丽水市的服务口号,且已通过政府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而彻底落实),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服务人民。数字政府的时空无缝衔接,使得政府的公共治理痕迹能够被记录、储存、复现、分析,能够提升政府公共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克服中小城市在传统政府治理中懒政、腐败等一系列科层制治理的顽疾,巩固政府施政为民、决策为民的目标,大大改进治理水平,而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又可以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更多科学的政策性工具及措施,保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走样、不变样”。以浙江的龙港市为例,该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化了其政府横向部门设置,同时减少了纵向的行政层级,实现了政府治理的扁平化。龙港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镇改市”试点,被赋予了县级管理权限。龙港市通过落实“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思维,以及“数字化与行政化改革双轮驱动”的整体思路,在全市设置15个机构并直接管理92个社区,减少了街道和乡镇这一中间管理层级,极大地提升了治理效率和水平。这一举措为当地政府赢得了良好口碑,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前来创业就业,使得龙港市人口从2019年的38万人增加到46万人,主要经济指标亦在改革后节节高升,位列温州市各县市前3名。这足以说明中小城市能够通过发展“数字政府”的方式提升城市经济总量和质量,做大“蛋糕”,从而为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数字经济:强化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韧性
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数据要素进行识别、选择、过滤、存储及使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及再生,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早已被证明能够缩小贫困差距,譬如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印度政府推出的PMJDY(Pradhan Mantri Jan Dhan Yojana)普惠金融计划大量使用了Kisan信用卡、统一支付系统、指纹和生物识别密钥等数字技术,这些技术促进了金融包容性的增长,壮大了印度的数字经济,并加速了印度国内消除贫困的进程。数字经济的目标之一是服务产业升级转型。数字化转型具备快捷、便利、开放、去中心化的产业特征,它能够依靠信息、知识、数据行业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提升产业活力和韧性,提高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能够催生大量新工作岗位与创业机会,使产业覆盖的劳动力市场发生结构性调整。由于许多数字技术都依赖各类平台,加之数字经济作为通用目的技术独有的“渗透性”,因此,数字技术能够融合于各种不同的产业链条上,在技术参数和标准使用上形成高共性平台,从而以平台为结点,形成特定的数字产业集群,使得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纽带集聚,并逐渐发展为数字经济下的新市场竞争格局。
从传统要素比较的视角出发,显然,中小城市的资源禀赋、财力、人力都低于大城市,因此对于传统要素的配置和利用也较为逊色。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在技术门槛较低的生活服务业、低端制造业领域形成突破,帮助中小城市的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压缩生产成本,并通过降低其产品价格的方式提高本地特色产业的竞争力。数字技术可以改善中小城市产业的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服务质量、显著增加其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城市产业的韧性,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比如智能设备维护、数字化人才培训、工业机器人制造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下中小城市产业单一的格局,丰富的产业可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并形成规模性劳动市场,从而吸引更多本地或外来青年落户,充沛人才市场的储备池。同时,中小城市土地租金低廉、物价便宜、人工费用较低的传统要素特征也将得以凸显,从而吸引一大批域外投资,促进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繁荣,进一步将经济的蛋糕做大,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三)数字社会:扩大信息集合,强化公民素质
数字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衍生出数字文明,数字文明则是数字社会的标志性产物。人类的文明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一种发展机制,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具有高水平文化状态,而文化状态背后则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和意识的重塑。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字技术能够轻易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在吃穿住行等每一个环节上都生根发芽,这必然会改变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而重塑人类的价值观。电子书籍、数字博物馆、沉浸体验式购物的出现,将人类传统文化纳入虚拟世界,形成了一种“由实到虚”的全息数字文明。数据资源作为数字技术依托的重要生产要素,能够在整个虚拟世界中自由交互,而人类获得的信息在理论上将变得无穷大,人类的知识接受能力将得到强化,这可以改变中小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信熟人、能人”、利用身边社交网络获取有限信息的方式,更多的信息也会带来新思维和新思想,改变一些糟粕、陈腐的观念,使得中小城市的居民变得更加开明。数字社会的建立可以极大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从而间接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规范人们在数字空间中的言行举止,避免误用、错用、滥用、乱用数字技术,并能够通过增加公民信息储量来扩大其拥有的知识储备水平,建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正确观点,纠偏其在公共社会中的道德失范行为,降低潜在的行为风险发展概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孕育出和谐、健康的数字社会文明,保证数字社会的长治久安。
另外,数字社会的产生,使得中小城市的居民不得不提升自身知识素养,以便操作各类智能设备来应付数字社会的种种生活,这可以反向强化公民数字素养,进而提升其公民素质。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数字社会中的个体在数字化的生活实践中反思数字技术带来的影响,包括认知与行为上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从而在冲破信息茧房、大数据歧视以及算法陷阱等困境后,能够不被碎片化的海量信息淹没,甚至沉溺于数字娱乐而放弃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要让数字技术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利器,将数字化的虚拟生活作为物理生活的补充而非对立或替代,进而实现个人精神和物质上的富裕,最终实现全体公民的共同富裕。在数字社会下,拥有庞大信息集合、高素质、遵纪守法的良好市民,是中小城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数字社会可以充分激发中小城市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并提升其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
(四)数字技术:技术深度融合,助力城市转型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数字技术的生态圈变得越发繁荣多彩。城市数字化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单项数字技术在某些实际情境下的应用可能会在技术匹配与协调上产生冲突,譬如区块链的特征是“去中心化”,而大数据技术依托的载体数据中心则具有典型的“中心化”特征,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虽然其人力、物力资源有限,但随着各项数字技术的成熟及产业化趋势的加剧,技术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中小城市覆盖多项数字技术已然并非难题,而将单项技术的机械式组合升级为匹配适度、共促共聚的技术集群,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是中小城市数字化改革的技术关键。技术集群的深度融合是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表现,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简单组装搭配,更是技术集群与技术生态位的构建。技术集群的深度融合能够让中小城市在宏观规划、中观产业、微观个体等不同社会层级上衍生出适用不同横向情境的技术集群,每个技术集群之间的技术具有高度共性,技术集群能够根据应用情境的改变适时调整其内部各项数字技术的功能作用。譬如在应用于金融行业时,技术集群将首先推出区块链技术,而其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则将发挥辅助作用,其“中心化”特征也会适度削弱,从而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发挥“去中心化”作用减少阻碍,各项技术都将严格遵守其“数字生态位”,从而保持整个技术集群的稳定性,并可以演变出更加高级化的数字新技术,实现“融合育能力,能力促融合”的良性循环。这种技术集群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中小城市数字基础能力的关键,也是中小城市数字化改革成长为智慧城市的转折。数字技术集群的融合,将大大促进整个城市的生命力,协调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人才、数字创新、数字安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城市的方方面面,将数字化与传统要素结合,大大提高经济增长率,实现“蛋糕”做大,而数字技术的科学性、透明性、开放性、高效性也可以保证“蛋糕”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为中小城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助力。
(参见《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2)》 p106-1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