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2年11月9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成效显著。
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促进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促进经济量质齐升,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创建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强力支撑经济稳定增长。《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指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助推器。而且,相较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乘数效应更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强。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方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5万亿元。相关实证研究表明,1998~2013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从1998年的212%下降至2010年的97%,又进一步回升至2013年的185%,既体现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也证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拉动作用。其中,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最高。近10年来,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投资总额从2011年的约2.05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48万亿元,累计增长超过50%,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起到了显著的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成效。2020年贫困地区实现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与客车,为加快“老少边穷”贫困地区融入城乡一体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现阶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着力点既包括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及绿色低碳技术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又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养护、设备设施绿色化与数智化改造更新,也推动数据中心、信息采集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15~2019年的5年平均增速7.1%下降至2.7%,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依旧维持高位,同比增长7.1%,有力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经济增长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强韧性的重要价值更体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提高了实物资产存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使得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环节的各种生产要素在更大市场腹地流通,形成了区域内微循环与区域间大循环联通联动的动态平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更为优化完善的投融资政策支持下,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生产要素流通速度与效率显著提高。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引导作用尤为显著,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数据显示,2016~2019年车辆购置税资金累计投资总额中,高速公路占比超27%,比“十二五”时期提高了4.6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从2012年1月的9.62万公里上升到2020年1月的16.1万公里。2020年高速公路新增产能高达12713公里,创近10年新高。同时,高速公路与高铁等基础设施投资也带动了汽车、船舶、制造业、物流、电商、旅游、房地产等多个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铁的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财政交通运输资金重点支持下,高铁密度从2012年1月的9.75公里/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020年1月的39.51公里/万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高铁营业里程新增1.9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高铁覆盖近95%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国内“小时圈”循环来看,城际高铁与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动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都市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构建起“一小时经济圈”,区域集聚发展与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这不仅提高了区域间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形成了区域内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协同与有机融合,以及相对稳定的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有助于吸引科技企业进入,促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国际市场来看,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输网络、宁波舟山国际港口以及长江航运通道等密切衔接,水铁联运密切配合、高效协作,促进“一带一路”货运量指数和贸易额指数波动上升。其中,2022年中欧班列第一季度共运行3630列,同比增长7%,运送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综合重箱率达97.7%,当月开行量连续23个月保持在千列以上。可见,中欧班列为我国粮食类、能源类、工业类大宗商品进口以及制造业产成品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加速促进市场一体化,引导市场制度创新改革加快推进。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为现代流通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倒逼”制约市场发育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破区域间市场壁垒和市场分割,加快促进市场整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近年来,高速铁路网和轨道交通密度逐步提高,交通可达性显著增强,对打破市场分割、加速市场融合、重塑区域市场格局具有很强的作用力。究其实质,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加快推动形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整体上提升了低价获得生产要素的能力,引导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不断发育成熟,倒逼进行“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市场制度创新变革,全面系统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快推动局部微循环与大循环,从而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做铺垫。
2.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重塑区域产业布局与结构,促进产业协同高效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加大,综合交通路网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紧密连接,引导了各种生产要素沿着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路线流动,重塑了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空间格局和形态。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塑造力和推动力,不仅体现在交通运输产业及其配套产业本身上,而且表现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布局优化方面。
就交通运输产业而言,新发展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着重强调积极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资,尤其是要加大交通领域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将带动交通运输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力更着重体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从理论层面来看,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将进一步推动高铁等先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区域内与区域间形成互联互通的交通网、信息网、数据网以及能源网,支撑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人才流等多种要素交叉融合,带动区域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使得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与高效协同,在空间上形成明显的产业梯度和明确的分工合作关系,并衍生出生产性制造业与创新型服务业等交叉融合行业,从而实现整个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此,实证研究也提出了有力的证据。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因高铁所连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高铁开通可能引发所连接城市产业结构的极化效应与趋同效应,但是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指数的提升,影响为总体结构变化的3.75%~4.84%。立足于我国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阶段,高铁网络对制造业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驱动作用。有研究表明,高铁开通直接提高可达性、高效性,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创新产生影响,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于高铁沿线城市。
3.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强力支撑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助力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创新上新台阶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强化交通运输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涉及交通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业、新型数字技术以及配套产业类型,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创新性、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已成为我国设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领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培育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支持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高铁产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战略新兴产业,高铁技术创新重点向整体的集成创新发展,无砟轨道技术、转向架技术、车体技术以及牵引系统技术等各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强有力地证明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中关键技术创新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实现了高铁装备制造业技术从逆向工程向正向设计的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了我国铁路运输从传统模式成功转型到高速模式。
2019年以来,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新政频频出台。这不仅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而且推动了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革新。通过文件梳理与词频检索发现,相关政策着重强调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应着眼于数字交通技术、智能海运技术及其新型基础设施等,力求以创新交通技术支持建设交通强国、世界一流港口等。上述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以及重大项目工程技术作为重要支撑,更需要全力服务于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改革完善。其中,《交通运输部 科学技术部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指出,分阶段实现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由显著加强转向全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由取得突破到全面自主可控,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由加速融合转向全面融合,适应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从初步构建到基本建成,也势必会激励我国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
(参见《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p172-17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