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皮书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面临五项挑战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5》指出
来源:城市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2-11-08

  2022年11月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5——大国治城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蓝皮书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在经济一体化、创新一体化、对外开放一体化、数字一体化、空间品质一体化方面面临五项挑战。

  第一,经济一体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甚至存在进一步扩大趋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湾区内城市之间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例如东莞和深圳、中山和佛山等地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存在大量产业布局重叠和交叉。此外,港澳产业相对单一、发展空间相对不足,加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法域、三种货币、四个关税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湾区内生产要素的高效流通,因此湾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还需要体制机制法治的深层次衔接。

  第二,创新一体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一体化水平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而且相对于其他维度而言,创新一体化的不均衡性更为明显,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创新水平差异较为突出。创新要素一般优先流向经济基础相对雄厚、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空间品质相对优越的城市,此时,相对弱势的城市就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并且,创新要素的流通不充分不畅通仍然存在,对内,港澳与珠三角九市之间的创新要素流通仍然受到体制机制壁垒制约,例如科研资金的管理方式差异较大、知识产权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同阻碍了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对外,除广州、香港、澳门之外,大部分城市依然与国际城市联系不够密切。部分城市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承接能力有待提升,创新资源分布不均,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对外开放一体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一体化水平表现为先逐渐提高而后缓慢下降趋势,且各外围城市间对外开放水平差异较为突出。在促进湾区城市对外开放的同时,还应强调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避免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特别是在吸引外资方面,应避免城市开放政策过于地方化,然而,目前各地之间的投资规则仍然存在不统一现象。而且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CEPA及相关协议对于港澳服务提供者的认定门槛较高,港澳投资准入后环节仍存“准入不准营”的制度性障碍。此外,金融基础设施的联通程度不足,也阻碍了粤港澳三地之间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以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第四,数字一体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且差距主要来源于外围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布局以及资源要素禀赋的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存在区域分化的主要原因,而且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并未在湾区内形成整体辐射带动效应。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调不一致,少数龙头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自身实力较强,有能力主导数字化转型,而数量多且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受惯性思维、投入成本大等因素影响数字化转型滞后,众多小微企业存在同质化竞争激烈、创新能力薄弱、数字化资源少等问题,因此需要借助更多平台的赋能,政策倾斜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空间品质一体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品质的空间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湾区空间品质差距依然不容忽视,制度制约瓶颈仍然突出。在教育资源方面,大湾区内地城市教育资源不足,且主要集中于广州、深圳,而港澳人口不足以支撑生源,需要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共享流通;在医疗资源方面,随着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定居人数逐渐增多,湾区内地城市医疗资源日益紧缺,相比之下港澳医疗发展基础较好,但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资源合作不足,例如港澳医师人才顶级考试、资质认证难以衔接,影响港澳医师在内地发展;境外医疗器械、药品实行严格管制,大型医疗设备受制于“配额”,且审批手续繁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港澳医疗机构在粤的发展。

  (参见《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5》p132-1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