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学者预测说,冷战后因为缺乏清晰和现实的威胁,北约将很难得到维持。这显然与冷战后的现实不相一致。这种新的反例的出现,说明了国际关系学界对于同盟这一国际政治的核心现象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同盟虽然因为和古老的均势理论相关联,一直成为国际关系特别是安全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同盟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同盟理论的研究往往建立在一些直觉常识的基础上,而这些直觉常识虽然符合逻辑,但是未必完全正确。比如说,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时就会形成同盟加以制衡,一旦威胁消失,同盟就会解体。但是如果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共同的威胁消失了,同盟却没解体,比如说冷战后的北约在苏联解体后仍然继续存在;而有时候共同的威胁还在,同盟却解体了,比如说,1958~1967年间的中苏同盟,虽然其共同面临的美国威胁仍然存在,中苏同盟却解体了。其次是研究同盟形成远远多于研究同盟解体。斯科特·本尼特(D。ScottBenett)和布莉特·利兹(BrettLeeds)等学者指出对同盟为何终止的关注远小于对同盟为何形成的关注。当前比较专门研究同盟解体的相关文献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其中一篇是概论性的专题文章,缺乏严格的实证验证,一篇文献则具体考察了同盟解体的各种原因,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验证,还有一篇文章则专门论述了战争时期,影响同盟解体的具体因素,并进行了统计验证,另有几篇文献则主要是研究影响同盟的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虽然不直接考察同盟解体的原因,但也算一篇相关的文献,因为同盟的解体和同盟的持续时间是个相关的问题,虽然同盟持续时间并非只和同盟的有意识分裂有关,比如说可能和同盟条约本身的有效期长短有关。其他有关同盟解体的论述则只是体现在一些有关同盟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既无成体系的理论论述,更无系统的经验验证。本书将对上述内容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