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 ||||
作 者: | 祝合良 张贵祥 叶堂林 | ||||
I S B N: | 978-7-5201-0964-2 | ||||
丛 书 名: | 京津冀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研究报告 区域经济 京津冀 华北地区 |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三周年,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雄安新区正式设立,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经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症结与障碍,如“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尚未完全打破、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及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配套政策等仍需进一步完善。本书在全面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与成效的同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运用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水平进行定量测度,试图找出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进展”为主题,构建了发展、协同、生态文明、人口发展和企业发展五大指数,并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进行测度与评价,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共12篇报告内容组成。总报告系统梳理了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得出基本判断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协同进展方面,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大城市病”有所缓解;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产业转移对接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协同效果显著;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效显现,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市场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要素流动日益频繁。在基本判断方面,本书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运用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综合发展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强,天津支撑力增长迅猛,河北辐射力快速上升;在协同发展指数方面,总体协同程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是短板;在生态文明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高,天津生态保护水平上升最快,河北资源利用水平最高;在人口发展指数方面,三地人口发展指数有所上升,京津石三足鼎立态势已确立;在企业发展指数方面,北京企业整体实力最强,天津研发转化优势明显,河北商贸物流优势显著。分报告由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协同发展指数研究、生态文明指数研究、人口发展指数研究和企业发展指数研究五个专题报告组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进展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包括总体水平、发展趋势、内部结构以及得分排名等。专题报告分别对京津冀三地进行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并针对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项分析。
本书的主要建树:
第一,进行了京津冀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构建了以支撑力、驱动力、创新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五力”为基本框架、由5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分别通过规模指标与人均指标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及发展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从总体发展水平看,北京核心地位稳固,津冀差距呈缩小趋势;从支撑力看,北京实力最强,天津增长迅猛;从驱动力看,北京领先,但增速下降,河北与京津差距较大;从创新力看,北京创新优势明显,津冀创新力有所提升;从凝聚力看,北京呈下降态势,天津平稳上升,河北明显不足;从辐射力看,北京最强,河北快速上升,天津有待提升。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以非首都功能疏解带动三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绿色协调发展为保障,助力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坚持以开放共享发展为目标,优化津冀综合发展环境。
第二,进行了协同发展指数研究,采用了定基指数方法,综合运用直接数据、间接数据和全口径大数据,从协同能力、协同行为、协同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3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对2005~2014年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指数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三地协同发展的基础不断稳固,企业对协同行动的贡献最大,但协同绩效需要进一步提升,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三,进行了生态文明指数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11~2015年京津冀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特点和不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京津冀三地的生态文明水平在不断提高,呈现北京最高、天津次之、河北较低的总体格局。对北京市来说,其生态文明水平总体上升明显,但在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方面相对不足。对天津市来说,与北京基本保持同趋势上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较快,资源利用水平下降明显。对河北省来说,其生态文明水平与京津两市之间的差距较大,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质量是河北生态文明水平的相对短板,但进步速度较快。
第四,进行了人口发展指数研究,构建了人口活力、人口结构、生命质量3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2+11”城市的人口发展指数进行测算。研究得出,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人口发展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但京津冀人口发展内部不平衡趋势凸显;同时,人口活力与人口结构波动较大,生命质量格局较为稳定。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在人口增长、受教育水平、居民健康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从“内卷化”的人口流动模式、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第五,进行了企业发展指数研究,采用企业大数据对京津冀三地的企业发展实力、活力和创新力进行测度,并进行行业及重点地区分析。得出基本结论:从企业综合实力来看,北京最强、天津其次、河北较差;从行业来看,京津冀地区发展基础较好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从地区创新水平来看,北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最强,天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创新能力较强,河北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创新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面对策建议:一是北京应依托具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重大战略价值的前沿领域,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策源地;二是天津应面向国际、借势北京、立足自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三是河北应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承接非首都功能、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六,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本书综合五大指数及对京津冀三地和重点领域的研究,认为京津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协调共享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区域协同缺乏持续动力;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功能疏解区疏解动力不足;生态保护机制薄弱,导致环境问题缺乏长效管控;产业梯度落差较大,导致产业协同缺乏必要基础;行政主导因素过强,导致优质要素分布不均。为此,本书提出五点思路与对策:一是建立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完善功能及产业疏解的跨区域配套政策;三是尽快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打造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五是重点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对接。
本书是京津冀三地作者通力合作的智慧结晶。作者是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行政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本书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首都发展研究报告(2017)——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进展”(项目编号:16JDYJB040)和北京市教委创新团队项目“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都市圈研究中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