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

书   名: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
英 文 名: ANNUAL REPORT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GHAI (2017)
作   者:  汤庆合 周冯琦
I S B N: 978-7-5201-0271-1
丛 书 名: 上海蓝皮书
关 键 词:  研究报告 环境保护 上海市 自然资源

中文摘要

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人口集聚、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压力。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在上海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城市气候脆弱性开始凸显,将增加上海的潜在经济社会损失。

弹性城市建设是应对潜在威胁较为有效的方法。弹性城市是指对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等领域可能发生的各种冲击,具有承担、恢复和预防能力的城市。本报告依据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包括社会弹性、经济弹性、生态弹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治理五个评价领域在内的弹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近10年来城市弹性指数总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城市应对各种环境风险冲击的能力有所增强。城市不同发展领域的弹性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别,经济弹性和城市基础设施表现较好,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信息化水平均有显著提升,提升了城市应对突发性环境风险的能力。生态弹性在所有评价领域中得分最低,反映了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强烈干扰,虽然城市绿化水平逐年提升,但人工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自然生态系统尚存在不小差异,整体上削弱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蓄能力。在社会弹性方面,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而医疗和就业保障、文化教育等还没有实现同步配套,城市社会对突发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城市治理方面,公众参与的基础较好,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带动了环保投入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

上海弹性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第一,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变弱,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大量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消失,生态系统应变弹性下降;第二,城市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发展需要,防汛排水设施建设尚不平衡,易涝地区排水能力不足,城市排水设施对雨水的管理侧重于末端快速排放,缺乏对雨水进行源头减少和资源化管理的规划和实践;第三,高密度城区弹性化改造更新难度大,城区已完成对土地的规划利用,难以提供充足的地表空间用于建设低影响开发或弹性基础设施,城市地下深层构筑物又将地下调蓄空间占据;第四,弹性城市建设技术支撑不足,面临着从建设模式、城市规划、项目设计到效果评价与城市管理等各领域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地选择适合本地基础条件的技术成为弹性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为了提升上海城市弹性能力,首先,需要构建弹性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从顶层设计出发,创新弹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建立与弹性城市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其次,建设分布式城市弹性基础设施,将分布式的概念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弹性改造之中,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分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治理单元,均衡分布,协同合作,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再次,研发弹性城市建设的智能分析技术,建立弹性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数据库,开展基于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弹性城市建设技术研发合作;最后,加强长三角弹性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制定弹性城市建设模式、关键技术、评价标准等区域准则,推进长三角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和水环境信息的共享,开展流域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构建区域良性水循环系统。

<<
>>

文章列表

总报告

专题篇

实践篇

国际借鉴篇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