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与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

书   名: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与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
英 文 名: Emergency Response and Social Policy-making Model
作   者: 韩丽丽
I S B N: 978-7-5097-1427-0
丛 书 名:
关 键 词:  中国 社会政策 紧急事件 处理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的一个普遍条件。以应对突发事件为导向的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正在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的特点和规律,为政府部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政策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定位于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除了注重一般层面的理论综述外,还基于我国当前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社会政策制定的实践,选择非典催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出台、孙志刚事件及其引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迅速制定出台,这两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对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优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本书认为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是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特殊性和社会政策制定内在品质的结合,是以应对突发事件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制定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理论描述。该模式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政府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有效性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其根基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中,并集中表现为政策相关行为主体,在各种客观环境或条件下的重新组合和互动。围绕此中心思想,本书提出了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二元分析框架,着重对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当前发展的优化路径和未来中国社会政策建设的战略选择。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前期研究的不足,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提出了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二元分析框架,并介绍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第二章)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概论,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内涵、原因、特征及其对中国当前社会政策实践所产生的利弊影响进行分析。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是为适应突发事件对社会政策制定提出的特殊要求而出现的,在政策制定的核心要素、目标、程序、过程等方面表现出独特性。这种社会政策制定模式,对中国当前的社会政策实践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微观视角分析,分别对突发事件、公共舆论、政府回应三个核心要素,在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和解释。突发事件作为社会政策制定的触发机制,其凸镜效应、聚焦效应、机遇效应、启示效应分别起到暴露政策缺陷、引发政策需求、推动政策完善和优化政策环境的作用。突发事件后引发的由媒体舆论、民众舆论、精英舆论所构成的舆论空间,造成了巨大的舆论效应,成为继突发事件后影响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的又一推动力量,其作用贯穿于政府整个政策行为的始终,提高了政策问题的可见度、促进了政策议程的确立,并影响决策导向。政府回应是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的最为关键的因素,突发事件中政府回应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基于政府自身责任和政府具有作为回应主体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突发事件后,政府有意识地改进政策问题的诊断能力、调整政策制定议程,提高政策制定策略,最终实现社会政策制定的完善。

第四部分(第六章)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宏观视角分析。当前中国急剧的社会转型、大众传媒的发展及传媒市场化、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构成了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社会基础。社会转型及其所造成的突发事件的特殊形态,为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动因,转型带来的物质财富积累为该模式提供了资源保证;大众传媒的发展及传媒市场化,强化了突发事件、公共舆论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渗透于政府回应行为的各个方面,不但直接影响突发事件、公共舆论对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的制定,而且通过影响和控制突发事件、公共舆论等因素,对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发挥最终的决定作用。

第五部分(第七章)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发展优化分析。从当前来看,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依然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要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分析其当前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社会政策建设的战略选择,应从突发事件应对型向发展型模式转变,强调社会政策制定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
>>

文章列表